陶藝大師梅紅玲的青瓷人生


她說,人就應該像青瓷一樣,優雅溫潤,內斂含蓄,在1300多度的高溫中浴火重生,任時光的洗滌而翠色依舊……

傳承絕藝,眾里尋它千百度。

從五代到明清,龍泉青瓷閃動著美麗的釉色,在清代趨于衰落并徹底消失,它的再次興起則是上個世紀50年代的事了。

梅紅玲的祖父梅福太是龍泉近代著名的青瓷專家和陶瓷實業家,父親梅云平自幼在燒制青瓷的龍窯邊長大,曾擔任龍泉市國營瓷廠總廠廠長。傳承青瓷世家的悠悠文化,又是陶瓷專業科班畢業,年輕的梅紅玲對龍泉青瓷的發展有著遠大的抱負。

1991年從河北輕工業學校陶瓷美術專業畢業后,梅紅玲一直從事青瓷新產品的研究、開發和制作,還畫得一手好畫,愛好茶藝。曾幾何時,梅紅玲的刻苦勤奮在業內一度出了名。為了提高創作設計水平,她每年參加古陶瓷專業委員會組織的學術研討會,參加各類全國性會展與其他門類的陶瓷同行切磋技藝,相學相長,創作的青瓷作品連連獲獎。

1998年,第六屆全國陶瓷藝術創新評比大賽開始廣征參賽作品。那年,28歲的梅紅玲正身懷六甲。為了不錯過這四年一次、檢驗自己技藝的機會,她挺著懷孕6個多月的大肚子,每天坐在創作室里抱著瓷泥精雕細刻,認真構思,細心改進,反復琢磨,成功燒制出《哥窯饕餮文具》組合,托人帶往上海。經過大賽專家組的認真評選,《哥窯饕餮文具》在眾多參賽作品脫穎而出,獲得三等獎。

2000年,放下不滿周歲的孩子,梅紅玲和父母創辦了浙江天豐陶瓷有限公司,希望能發揮自己的設計特長,在青瓷文化產業中創出新業。那時,龍泉青瓷產業并不是特別景氣,創業初期,困難重重。梅紅玲認識到,企業要發展,一定要自主創新,以行業內高尖的技術,獨特的藝術水準來支撐產業的發展,以產業的發展促使文化向更高更深的層次發展。隨后,她開始了龍泉青瓷日用化的苦苦探索。

自古以來,國色天得的牡丹花一直為世人所愛。從小喜歡牡丹花的梅紅玲,決心以牡丹花為主題,以藝術瓷日用化,日用瓷藝術化的理念,創作一套龍泉青瓷餐具,讓人覺得吃飯也是一種享受??嗨稼は胫?,設計創作了雅俗共賞的《牡丹餐具》組合。在2002年舉辦的第七屆全國陶瓷藝術創新評比上,《牡丹餐具》艷驚全場,奪得一等獎。牡丹餐具投入市場后,受到極大好評,為龍泉青瓷餐具的再生復興注入了巨大的動力。


国产精品免费看,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,国产午夜视频,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