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龍泉青瓷界,愛玩弄泥巴的女子尚不多見,科班出身的女子更是少之又少。梅紅玲出身在一個“青瓷世家”,從小就喜歡玩泥巴,對青瓷可謂情有獨鐘,在龍泉青瓷界有“瓷癡”的雅號。
潛心傳承技藝
梅紅玲的祖父梅福太是龍泉近代著名的青瓷專家和陶瓷實業家,父親梅云平曾擔任龍泉市國營瓷廠總廠廠長。從小在瓷土堆里長大的梅紅玲,對龍泉青瓷有一種不解的情結,傳承好龍泉青瓷傳統技藝,發揚光大青瓷文化,是她一貫的志向。1991年她從河北輕工業學校(現河北理工學院)陶瓷美術專業畢業后,先后被分配到原龍泉藝術瓷廠、龍泉青瓷藝術研究所工作。1999年單位倒閉后,梅紅玲毅然決定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開始創業,創辦了浙江天豐陶瓷有限公司。剛開始創業時,梅紅玲歷盡艱難,但她沿著“繼承傳統,發揚創新”的道路,潛心青瓷新產品的研究、開發和制作。為了提高創作設計水平,積極參加相關學術研討會和各類全國性會展,與其他門類的陶瓷同行切磋技藝,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涵養。經過近20年的努力,梅紅玲設計制作的產品與陶瓷作品深受專家的好評和消費者喜愛,公司多項產品獲得國家專利,作品榮獲國內、國際30多個獎項,其中作品《十八羅漢》被中南海紫光閣收藏陳列。
在潛心傳承好龍泉青瓷傳統技藝的同時,梅紅玲還毫不保留地把技藝傳授給更多的人,2005——2007年她在市中職校創辦陶瓷專業,放下自己創業的時間,承包教學基地并親自任教,培養了一大批龍泉青瓷的接班人。
致力為企業做大產業
產業化發展一直是龍泉青瓷的短腿,跟國內其他瓷產區相比,產業規模偏小,國內外市場占有率很低,找出龍泉青瓷發展的突破點梅紅玲一直在竭思盡慮的問題。她結合自己系統性的思考,研究撰寫了《做大做強龍泉青瓷的幾點思考》、《中興青瓷十點建議》等論文,從宏觀上清晰地梳理出青瓷行業的發展思路,并率先走出一條產業化發展的新路子。梅紅玲從兩個方向上突破青瓷市場規模:一是實現龍泉青瓷日用化,把藝術品當成餐具、居家用品,打開大眾消費市場;二是規?;a青瓷包裝瓷,以酒瓶為重點,擴大青瓷產業規模。
在日用瓷方面,梅紅玲針對不同國家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審美取向,按照客戶要求,用青瓷造型、裝飾、釉色等藝術形式,設計出獨特的日用青瓷產品,她研制生產的日用青瓷引起美國、韓國客戶的濃厚興趣,并批量銷往國外。
在包裝瓷方面,梅紅玲將青瓷文化與酒文化巧妙結合,為國內大型酒類生產企業設計研制高檔青瓷酒瓶。她設計開發出的品種多樣、典雅大方的青瓷酒瓶,深受客戶的青睞。目前,已有60余款各式各樣的青瓷酒瓶已被劍南春、洋河大曲、古井貢、古越龍山、女兒紅、杜康西鳳酒等多家名酒企業長期采用,新瓶裝舊酒,迎合了酒類市場的特殊需求,產業規??焖贁U大,目前青瓷酒瓶已達到企業總產值的80%。
現在,天豐陶瓷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青瓷制造廠之一,也是目前全市青瓷品種最齊全、最大的私營青瓷企業。